快捷导航

新闻中心

【开云app官网入口】成都发现唐明清三代城墙
2023-10-01 00:14:02
本文摘要: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宣告近期考古成果:在青羊区通锦桥附近找到唐代、明代、清代三个时期的城墙,为研究成都古城墙有所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、方位和修筑方式,以及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获取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。

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宣告近期考古成果:在青羊区通锦桥附近找到唐代、明代、清代三个时期的城墙,为研究成都古城墙有所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、方位和修筑方式,以及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获取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。史载,成都最先的城墙,是春秋末期的古代蜀五世专制帝在定都成都后构筑的城池。有正规化的城垣,始自公元前310年,秦灭古代蜀进明王朝后,另设蜀郡,清领成都。

秦丞相张仪策划,蜀郡守张若主持人修筑“与咸阳同制”的成都城,被称作“龟化城”。到了唐代中期以后,云南的南诏国蓬勃发展,四次举兵反攻成都。

南诏强劲的军事威胁,使成都的城市防卫工程修建迫在眉睫。乾符三年(876年),在西川节度使低骈的上奏建议下,短短3个月,成都城就修建了新的城墙(罗城)。由于时间、经费紧张等原因,低骈命令开凿成都平原古墓中的墓砖作为筑材料,并铲平城内高地,运土筑,成都城墙为砖墙自此开始。

此次在通锦桥附近找到的唐城墙遗址,多以古墓中的墓砖作为筑材料。自先秦张仪“龟化芙蓉城”以来,唐、清、明等各个历史阶段都对成都杨家城墙有所修筑,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,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通锦桥路城墙遗址现场负责人江滔讲解,此次考古的古城墙,分成夯土和包砖部分,为东西南北,略成弧形,其中,西侧城墙留存较好。

城墙最先筑于晚唐时期,仅存长度大约170米,长8.9-12米。整个墙体内为夯土,外砌包砖,夯土残高大约1.6米。包砖的砌法是再行凿基槽,在槽内筑城一层夯土,再行在夯土上铺一层泥垫卵石,其上再行砖包在砖。

晚唐时期,城墙两侧皆为砖墙,残高大约1.5米,用砖规格不一,有汉六朝时期花纹砖和唐代素面砖。外墙一侧有散水。长大约1米,砖法规一整,分斜砖、平铺两种建构方式,散水外侧以丁砖相同。

明代城墙仅有闻夯土墙体,叠压于唐代城墙两侧,未见包砖。清代城墙在唐宋时期城墙倒塌冲刷基础上修筑,尚存北侧基础,墙体及砖墙皆现在遗。“清代修筑方式基本与唐代城墙相近。

平坦地面后开凿基槽,基槽分夯筑三合土,厚度大约33厘米,三合土上再行石砌白砂石条,顺铺或错缝平铺,石缝间以石灰浆勾缝。”江滔告诉他记者,自2018年10月至今,考古队对该地块展开考古考古,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。

“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和实物找到,已基本可以复原唐代罗城的方位。原址维护城墙,对研究成都唐宋时期的城市建设、社会经济格局等有最重要价值。


本文关键词:开云app官网入口

本文来源:开云app官网入口-www.jxjlfs.cn